1、古椿庐文化基本情况: 古椿庐文化,是一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文学样式和特有现象。产生于金沙县源村镇及周边地区,在萧氏家族有十代传承,这种民间文学样式是用独特的堪舆文学和多柱连环对艺术对阴阳二宅和山川风物等环境进行描述的一种特有现象。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堪舆文学;二是多柱连环对艺术。 古椿庐文化所在的源村镇地处金沙县东部,东北与播州区相连,东南、西南与金沙沙土镇接境,西北与木孔镇毗邻。位于东经106°36′~44′,北纬27°26′~27′,镇政府驻地距离金沙县城76公里,距遵义市播州区28公里。源村镇明朝时归播州,清时属黔西州永丰里,民国时属黔西县石水乡,1951年-1992年属金沙县沙土区,同年合并原沙土所属的源村等建源村乡,2013年撤乡建源村镇至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清代名儒张踞、西南巨儒莫友芝诗赞源村,是酒乡茶韵的最美见证! “古椿庐”文化源于萧氏当年迁徙所居的源村椿树湾和祖上以“椿”为名的几位老人之名,通过家谱、碑记,石刻等保留至今,是萧氏几代人智慧的结晶。 明嘉靖年间萧氏家族由江西临江府迁贵州养龙司,萧氏历代文化显赫。那时的官宦人家或巨户大凡选择阳宅或阴宅,都要赋诗著文成书或刻于木石以示其胜而昭来者。萧氏家族文人墨客应时而为之。及至萧锡义辈,秉承其创作风格并进行创新,且达到一定文学境界和高度,创作了诸多作品,传门下诸多弟子。 萧氏家族迁贵州至今400多年历史,族中成功者官衔做到儒林郎、文林郎、登仕郎、岁进士、知府、知县、举人等,为古椿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第九代传承人萧锡义,创作的堪舆文学作品和多柱连环对镌刻于景区、企业、乡村、学校(书院)等地,无形中燃起了当地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情,为乡村振兴和地方酒乡茶韵、翰墨源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古椿庐弟子在县内组建古椿庐文化研究团队,系统研究古椿庐文化,每年的春分日,都要组织古椿庐文化节,传承传播古椿庐文化。随着《古椿庐文集》的公开出版发行,古椿庐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 |
|古椿庐-古椿庐文化网-萧锡义-山栗-三柱联-堪舆文学 ( 黔ICP备2024032200号 )
GMT+8, 2024-10-11 04:30 , Processed in 0.37290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